康网 康网

中医对白血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时间: 2023-06-14  作者: 苏苏  热度:

下面为您介绍中医对白血病发病机理的认识的文章:

中医对白血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白血病"这一称谓,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所言"虚劳""热劳""湿病""瘀积""痰核"、"血证"之范畴。

《圣济总录》记载"热劳之证",心神躁、面赤、头痛、眼涩、唇焦、身体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食欲无味,肢体疼痛,多卧少起或时汗,日渐赢疫者是也。"这种有稽留热,汗出进行性消瘦,口舌溃烂等症与今之急性白血病的某些临床表现类似。

《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记载"内热,把平时骨即内热甚至,其根在五脏六腑,其人……骨肉自消饮食无味或皮燥而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肤肿起。这段描述"内蒸"的表现和急性白血病导致代谢紊乱,消耗性低热,逐渐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及恶病质类似。

《灵枢》记载:"人之喜病肠中积聚者,……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丹溪心法》:"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盛,坏及有形之物,痰与食积,血而成也。"这段所描述的关于积聚的症状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肿大贫血类似。

《金匮要略·虚劳病脉并治篇》记载,人并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这段描述类似白血病之淋巴结肿大。

《素问·评热病论篇》记载,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这里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痰,不为汗衰的描述与今之急性白血病的高热及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相似,《外科正宗》所称口破色淡虚,色红为实,而急性白血病细胞浸润或因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真菌和厌氧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与古文所称口破确实相似。

按照祖国医学古籍辨证分型描述对照现在医学关于白血病的临床症状大致可以认为,虚劳是白血病所致的贫血;热劳是白血病所致的高热,瘕积是慢粒白血病所致的脾大,血证是白血病、血小板低下所致的皮肤紫癜、便血、尿血、鼻衄齿衄。急痨是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急变期,痰核瘰疬是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颈下、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感谢您的阅读,您可以将本文中医对白血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分享给您的朋友.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