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患,表现除中枢性运动障碍外,常并发语言障碍,视听力障碍,智力低下(呆、傻、愚、笨)、行为感知异常和癫痫等症。所以又是一种综合性病症(有并发症者 75%)。脑瘫诊断、治疗十分重要,若失治、误治、延治、治疗不当等,必然导致终生伤残,影响正常生活,甚则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元神之府,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通过对50例延迟诊断的脑瘫患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患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低、患儿生活在农村、脑瘫的临床类型以及初诊医生未鉴别出本病是导致脑瘫患儿延迟诊断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资料中,延迟到12月以上初诊患儿中以双瘫及偏瘫为多,而四肢瘫患儿多在12个月以内获得诊断。分析其原因,考虑偏瘫常被患儿家长误认为是右利手或左利手,忽视了疾病的原因;双瘫患儿家长同样也存在忽视下肢功能异常的问题,而双上肢功能异常则很容易被家长发现。
因此,专家提示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消除城乡差别、普及脑瘫早期诊断及评估知识,特别是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以及建立高危新生儿病例的长期随访及监测都将成为减少延迟脑瘫诊断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