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 康网

脑出血后遗症常规治疗不易好转

时间: 2021-06-25  作者: 苏苏  热度:

下面为您介绍脑出血后遗症常规治疗不易好转的文章:

脑出血又称为脑溢血,是由于脑动脉血管非外伤性的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多数由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引起的脑内小动脉破裂所致。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绝大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智力也较病前明显减退,该病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一种独立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为多数患者无肢体障碍,易复发,再次复发病情多较严重,死亡率高达 40% 。

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分为三个期,即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是指脑出血发生至 2 周末。恢复期是指急性期过后,病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渐趋稳定,是在病后 2---8 周。除急性期有改善外,这一时期病情是好转程度可塑性较大的一个阶段。换言之,若是可以恢复者,则在这一阶段康复至较好水平;若是不可逆者,症状、体征持续下去,则转入后遗症期 (8 周以后 ) 。在急性期,常规的治疗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此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预防各种合并症,使病人顺利度过急性期。在恢复期尤其是后遗症期,脑出血所留下的后遗症,通过常规的给药途径治疗不可能有明显的好转。这因为:

1 、受血脑屏障的限制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围有一个限制血与脑之间进行物质自由交换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在血管内选择性地吸收营养物质,并将代谢产物转运至血液中。它的存在,就像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围构筑了一道防线,在防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大脑的同时,也将好多对其有利的物质如药物阻隔在大脑之外。它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大脑内部一旦受损,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来治疗脑血管疾病能够到达脑组织病灶部位的药量可以说微乎其微。因为药物必须经过人的消化系统后才能进入血循环系统(或直接进入血循环系统),这期间要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排掉一部分。血液流经周身时,被其它的一些器官又无谓地吸收了一大部分,最终能接近脑组织周围的也不过为总投药量的20% 左右,但这20% ,也不可能完全被脑组织吸收,大部分被血脑屏障阻拦在外。从这个角度来看,接近脑组织的 20% 药量,真正能穿越血脑屏障直达病灶部位发挥效能的,最多不超过 20% 的 1% ,大概为总投药量的千分之几,绝大部分药物被无谓地消耗掉了。

在脑出血的康复期尤其是后遗症期即使采用常规用药,其目的无外乎改善脑代谢,挽救那些丧失了功能或濒临死亡的脑细胞、促进脑组织尽快恢复功能。事实上很难达此目的,因此不必为脑出血的后遗症期患者去千方百计地选用新药、药方等,一定要克服治总比不治强的片面追求药物治疗的倾向,否则枉花了好多钱仅求得一个患者或家属的心理平衡,并无实际治疗意义。

2 、死亡掉的脑细胞不能再生

脑神经细胞的特征是,一度完成后,再也不会增殖。人的一生就只有出生时那个数目的神经细胞可供利用,大约 120 亿个。骨胳、肝脏、肌肉等其他器官或组织损伤后可因细胞分裂增殖并很快恢复,唯独脑细胞不可能再生。就是这 120 亿个脑细胞,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仅启用了不到 10% ,甚至更少,其余的大部分脑细胞均处于抑制状态。一旦脑组织受损,尤其是做开颅手术,部分脑细胞丢失或死亡掉了,由这部分脑组织所支配的语言、肢体等亦相应地出现功能性障碍。目前,科学界尚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改变脑细胞不可再生这一特性。常规的医疗手段对脑细胞丢失所造成的功能性损伤几乎不起任何治疗作用,死亡掉的脑细胞不可能再生。有些药品在宣传中称能够促进脑细胞再生,这是缺少临床及科学理论根据的,是极不负责任的。

感谢您的阅读,您可以将本文脑出血后遗症常规治疗不易好转分享给您的朋友.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