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婴儿期的脑出血
从通常意义上讲,脑出血是特指脑内非外伤性的自发性出血,其中绝大多数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的,发病年龄也常常在50岁以上,近年来本病也有年轻化的倾向,尽管如此,对于发生在婴儿期的脑出血却不是人人皆有了解。
这种发生在婴儿身上的自发性脑出血,其实,是晚期维生素K缺乏症的一个表现。那么,婴儿为什么会患晚期维生素K缺乏症?后者也是如何导致脑出血的呢?
在胎儿期,孕妇体内的维生素K不容易输送至胎儿,故新生儿出生时维生素K贮存最仅为成人的25~70,加之其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量少,肠道菌群少,在未及时补充维生素K的情况下,生后3~5天即可出现维生素K缺乏的倾向。到了婴儿期,其体内维生素K主要从乳类摄入,但它在母乳中含量很少;此外,在腹泻、应用抗生素、肝胆疾病等情况下,因消化功能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受抑,肝胆功能异常均影响维生素K的摄入、吸收与合成,进而加剧体内维生素K的缺乏。
维生素K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凝血因子的凝血活性直接依赖于维生素K的存在,一旦缺乏它就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脑内出血等危险。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脑出血,多发生于出生后一两个月的婴儿。患儿往往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尖叫,或者嗜睡,昏迷,还可有喷射状呕吐、全身抽风等症状,两侧瞳孔也大小不一。严重时患儿很快出现脑疝而死亡,即使给予积极的治疗,也可能留下一些后遗症,如癫痫、智能障碍、肢体残疾等。
预防本症的发生关键是提高对它的认识,建立预防用药制度:(1)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_11mg,早产儿每天0.5~1mg,连续肌注3天;(2)生后1~2周及满月时重复注射维生素K_11次,可有效地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脑出血;(3)孕妇产前两周常规口服维生素K,在新生儿后期适量进食绿叶蔬菜、水果,可有效提高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4)有肝胆疾病、长期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每月肌注维生素K_11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