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 康网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时间: 2024-02-11  作者: 小康  热度:

下面为您介绍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的文章: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病前 1~ 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史。患儿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及颅内高压。首发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意识障碍 ,轻者出现表情淡漠、嗜睡 ,重者神志不清、谵妄、昏迷。较大儿童早期多出现精神障碍。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呕吐、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 ,严重者引起脑疝 ,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如单瘫、双侧瘫、偏瘫、截瘫、多发性神经根炎、颅神经受损、小脑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等。全部临床表现在起病 3天至 1周内出现 ,可持续 1周至数月不等。

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 ,脑炎的表现也就多种多样。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是由带病毒的蚊子传播而发生 ,最易引起高热、抽风、昏迷。发病急骤 ,进展迅速 ,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病情亦十分严重。脑部不但有炎症、水肿 ,而且出血、坏死等亦较多发生。腮腺炎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一个合并症。病儿除腮腺肿痛外 ,逐渐产生头痛、呕吐等症状 ,提示脑部可能受到损害。有的病人在腮腺炎好转后才出现脑炎症状。极少数病人始终无腮腺炎之症象 ,一开始即为脑炎之表现。

感谢您的阅读,您可以将本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享给您的朋友.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