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一种常见残疾性疾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小孩从母亲怀孕起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大脑非进行性病变所导致的永存的、可以变化的运动及肢体障碍,其症状主要在2岁前发现。小儿脑瘫的病情之所以复杂,一方面是因为患儿不仅有运动机能障碍,而且还会并发癫痫、语言障碍、智力和感觉障碍等各种中枢性疾病,病情复杂。
另一方面,从教育学、社会学角度说,由于孩子在发育成长方面受到影响,其成人后可能会成为成人脑瘫,重者残疾。目前,全世界新生儿脑瘫的发病率为0。1%到0。5%,中国的发病率为0。18%到0。48%。最近,美国的两项研究成果为预防新生儿脑瘫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脑瘫的患者除运动和姿势异常外,脑瘫儿童还可能出现癫痫,有的研究表明高达半数。25%~35%的脑性瘫痪者伴有癫痫,有的研究表明高达半数,其中以出生后颅内感染、出血及中毒性脑病等原因所致的脑性瘫痪为多见。40%见于偏瘫型患者(其他痉挛型少见),而锥体外系型少于1%,共济失调型少于5%。
癫痫发作可早在婴儿初期即出现,到2~6岁时更频繁,但亦可晚至10岁以后才出现。癫痫的各种类型发作皆可见到,如婴儿痉挛发作、大发作、局灶性发作以及精神运动性发作。